今年立冬以后,短短的 4 天就有 3 個臺風相繼生成。很多網友不禁感到好奇:這都冬天了,為什么還有這么多臺風?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圖片來源:社交平臺
在當前我國陸地自北向南逐漸沉入深秋以至冬季時,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進入了一段臺風活躍期。
自 11 月以來,這一片洋區(qū)海域已陸續(xù)生成了 4 個臺風(先后為 2422 號臺風“銀杏”、2423 號臺風“桃芝”、2424 號臺風“萬宜”、2425 號臺風“天兔”),甚至在 12 日凌晨 2425 號臺風“天兔”正式生成時,出現了觀測記錄以來首次 11 月 4 個臺風并存共舞的局面。
而如今,臺風桃芝正在珠江口近海區(qū)域徘徊,受桃芝外側環(huán)流帶來的風雨影響,香港天文臺更是在 11 月 13 日 23:10 發(fā)布了 80 多年來晚的 8 號風球信號。
圖 1 北京時間 11 月 12 日清晨的西北太平洋-南海區(qū)域衛(wèi)星云圖,自西向東依次為南海西北部的 2422 號臺風銀杏,南海東北部的 2423 號臺風桃芝,雅浦島西北側的 2425 號臺風天兔,塞班島以東的 2424 號臺風萬宜。
如果我們稍加思索,會發(fā)現當前有些反直覺——不對啊?這已是 11 月、立冬時節(jié)了?為什么今年臺風依然如此活躍,甚至還有一些靠近我國的臺風?
臺風在 11 月真的少見嗎?
其實與常規(guī)印象可能有所不同,11 月生成的臺風數量并不少,甚至在 1991~2020 年平均上,11 月平均生成 2.2 個臺風,比通常被認為是夏季的 6 月(1.7 個)還多。此外,秋季(9~11 月)臺風平均強度也是強于夏季(6~8 月)。
圖 2 2011 年至今的歷年各月臺風生成數量與 1991-2020 年平均值。數據來源:日本氣象廳
而今年 11 月至今,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了 4 個臺風,這在過往數十年里也并非異常偏多與從未出現過的情形——1949 年以來,1964 年、1991 年和 2019 年的 11 月都生成了 6 個臺風,只是 11 月 12 日清晨的“4 個臺風同時并存”的確是觀測記錄以來首次。
造成深秋臺風不少見且偏強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海溫較高。高海溫是形成臺風的必要條件,為臺風生成和發(fā)展提供水汽和能量來源。雖然 11 月太陽漸漸直射南半球,但是海洋降溫比陸地慢,同時北半球低緯度地區(qū)太陽高度角依然較高,接收的太陽熱量依舊不少。
第二,高空流出條件改善,如同加了一個抽油煙機,增強抽吸作用,利于臺風增強。
隨著氣壓帶與風帶的季節(jié)性移動,進入秋季位于對流層中高層、高度約 5000~12000 米的高空西風帶(對應著風速較強的西風急流區(qū))也相應向南移動,更靠近臺風活躍的低緯度地區(qū)海洋。
它們在合適的形勢下,能讓初始的熱帶擾動,或較為成熟發(fā)展的臺風從低空抬升到高空的氣團更順利地“流出”,從而促進臺風中心區(qū)域更多的低空氣團抬升與地面的低壓中心進一步增強。這導致臺風相對容易生成的同時,得以進一步發(fā)展增強。
圖 3 2024 年 11 月 14 日 20 時的對流層高層(約 10000 米高空)風場。紫色區(qū)域即西風急流區(qū)域。
除了“四個臺風同時并立”外此時臺風活動還有哪些特別之處?
雖然 11 月臺風不少見,但往年 11 月絕大多數臺風已遠離我國近海,不對我國造成明顯影響;而在今年 11 月,則反常地有相當多路徑更靠近我國沿海并帶來風雨影響的臺風——從 11 月 1 日給臺灣、福建東北部、浙江、上海、江蘇南部等地帶來強降雨的桃芝和康妮,到近數日掠過南海北部,給廣東和海南部分地區(qū)帶來風雨的臺風銀杏與臺風桃芝,以及即將登陸或掠過臺灣島南部的臺風天兔。
誠然,這并未打破登陸我國晚臺風紀錄(1949 年以來,存在 1974 年 12 月登陸廣東的臺風 Irma 和 2004 年 12 月登陸臺灣的臺風南瑪都);但于 11 月仍然頻繁存在影響我國的臺風也是觀測記錄以來未有的情形。這樣的臺風路徑是如何造成的?可以同樣分為兩個原因。
從影響相對較短、持續(xù)數月到數年的短期氣候條件看,今年夏秋季是處在一次厄爾尼諾事件衰減期之后(很可能在隨后深秋到冬季發(fā)展出一次弱拉尼娜事件)。
這一情形導致了西北太平洋大部分區(qū)域海表溫度均明顯偏高。在此影響下,北緯 10-20°N 的菲律賓以東洋面、南海北部、臺灣島東南側近海海域海溫偏暖到依然能支持臺風生成與發(fā)展維持,得以讓臺風移動到靠近我國沿海時依然能維持強度,而非如往年的減弱消散;而除了低緯度海域外,中高緯度海域海溫同樣呈現明顯的偏高。
它雖然不會直接支持臺風發(fā)展,但會導致中緯度西風帶相對向北收縮的同時,促進西風帶南側的副熱帶高壓偏強偏北,而這樣的副熱帶高壓能將臺風引導向更偏西、偏北,出現更靠近我國沿海甚至登陸的路徑。
2024 年 11 月 3 日-9 日的全球海表溫度偏離 1991-2020 年同期平均值的距平(單位:℃),其中正值(暖色調)代表海溫偏高,負值(冷色調)代表偏低。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
而與此同時,在長期的氣候變化背景下,全球海溫在過去數十年已出現了持續(xù)上升的趨勢。
曾經北緯 20°N 附近海域在 11 月的海溫已不足以支持臺風,卻在當前已達到 26.5℃ 甚至更高,足夠臺風維持強度——這也很可能導致秋季臺風活動范圍呈現明顯向北擴張的趨勢,與我國臺風季結束時間越來越晚——我們也將可能面臨愈發(fā)增多的 11 月乃至 12 月影響甚至登陸的臺風。
11 月 14 日的我國近海海表溫度分布。即使是 11月 中旬,南海北部、臺灣島東南側近海海溫還在 26.5℃ 甚至更高,仍能支持臺風維持強度。
回到眼前,14 日 20 時,桃芝已經降級為熱帶低壓。臺風天兔于 14 日下午登陸菲律賓呂宋島,未來北上靠近臺灣島,但移速可能放緩,路徑存在不確定性。
一種可能是登陸臺灣南部,然后繼續(xù)北上減弱,還有一個可能在臺灣南部近海徘徊,強度減弱后在冷空氣壓制下向西南折返,臺灣和福建、浙江部分沿海也需要注意后續(xù)風雨影響;隨后,萬宜在跋涉上萬里后,也將在下周穿過呂宋島進入南海中北部,后續(xù)路徑將決定它對廣東、海南各地的影響,仍待后續(xù)分析。
策劃制作
作者丨風云夢遠 復旦大學 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博士生
審核丨信欣 中國氣象局高級工程師
策劃丨何通
責編丨何通
審校丨徐來 林林
本文鏈接:http://morphism.cn/news42570.html都11月了!今年為啥還有這么多臺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