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號探月任務中,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的這張合影讓人過目難忘。這是誰拍的?又是怎么拍的?
它就是——月面自主智能微小機器人。
這個小家伙的重量還不到5kg,但功能很齊全,具有全套自主的月面分離、移動和月面成像功能。
月面自主智能微小機器人的主要任務就是在月背拍一張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的合影,因此要對構圖、光照和拍攝角度有一定的研究,尤其是主體的位置、陽光的光照角度。
到達月面之后,它自主從著陸器上分離,移動到相對適合成像的位置,智能取景,為嫦娥六號任務留下珍貴的記憶。
它的大特點就在于自主智能,使用了神經網(wǎng)絡AI技術,因此具備類似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更像一個人。
通過發(fā)揮神經網(wǎng)絡學習人經驗的能力,它可以實現(xiàn)很多用傳統(tǒng)方法實現(xiàn)不了的目標,比如調整拍照的角度。
以往在月球的拍照任務,都要測算出拍攝物與拍攝設備之間的相對距離、方位和佳拍照時間,但這次采用的是自主智能的拍照方式,如何拍得好看,全靠機器人自己來判斷。
當然,月背拍照環(huán)境與地面不同,尤其是光源單一,都是來自太陽的平行光,背景又是完全黑的星空,為此科研人員買了各種各樣的燈,讓機器人學習這種特殊的光照條件,終實現(xiàn)了拍照的智能決策。
這也驗證了基于神經網(wǎng)絡的AI技術在月球表面的環(huán)境下、在有限的計算資源約束下的可行性。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黃煌介紹說:“智能算法就是模擬人對一個物體進行拍照,不需要做精確的計算,而是根據(jù)拍到的照片好與不好,自主進行判斷,自主做一些決策調整,終達到好的效果。”
讓這么個小家伙在月背順利行走并不容易,因為那里不像月球正面有著廣闊的平原和巨大的撞擊坑,更多的是山脈、深谷、火山口等,地勢更加復雜。
在航天科技集團的一間實驗室內,科研人員在模擬特殊地形上進行小機器人的測試實驗,反復調整小車的結構和技術細節(jié),前后開展了上百次的各類地面試驗。
可能你會問,就為了拍點照片,專門造這么個小機器人值得嗎?
其實,月面自主智能微小機器人雖然技術難度高,但制造成本卻比較親民。隨著技術應用的成熟,未來的應用領域非常豐富。
為了輕巧設計,科研人員采用了一些商用的器件,因此更具備民用潛力。
事實上,這類機器人在生活中的應用場景也很多,在窄小的洞穴或管道巡檢等場景也可以應用。
本文鏈接:http://morphism.cn/news41408.html揭秘在月背給嫦娥六號拍照的迷你機器人:不到5kg 卻像個人